Saturday, March 30, 2024

標目為本

 

在澳洲,加大拿等等多元化國家生活,就可以看到更多另的文化,更可以反思自身文化中有什麼短處。
之前,聽一個親子講座。講員提到我們亞洲家長是標目為本,缺乏情緒上的認知。
我覺得也是的,當子女找自己時,首先,一句出口的,就是“你要什麼”。我們就是與子女的關係中,為他們解決問題就是首要的。在需要解決後,就希望他們快些做功課或練樂器。而西方人家長,多一些情緒上的支援,首先是給小朋友一個擁抱,言語上多一些讚賞。

Thursday, March 21, 2024

清醒地掙扎求存

 

清醒地掙扎求存

在YouTube 看到無線近期的電視劇精華片段,其中一句“沉溺容易,清醒地掙扎求存是最難的”。
這句幾有意思,也是應該說出了不少曾經面對傷痛的人之心聲。沉溺在傷痛中,其實,是相對容易及舒服,不斷地回顧傷得有多深,指責那次的傷害是某些人的責任,說自己是成了某些人的交易中犠牲品。說這些句都算替自己出了一口,甚至可以得到別人的同情。
傷痛應該是有期限的,我們總要活下去的,要好好的生活下來。有人喜歡用“move on"來容易。小弟就親身經歷看到有人對受傷痛的人說,“move on",當時我的個人感受,就覺得那句比“粗口更難聽”。當然,感受是很個人的,同時,我也深信同場也有很多人覺得這是至理名言。無論如何,我深深喜歡用“清醒地掙扎求存”,,這肯定了走出傷痛的艱辛,同時,對傷痛之實質存在有認同感。更是來形容這種非哭非笑的心情,及那些用汗水去取代淚水,要增加為自己打氣,少一些嘆氣的日子是最好不過的。我真的很喜歡這個“清醒地掙扎求存”.

Wednesday, March 6, 2024

道理與真理

 

在作為一個信主廿幾年的人,都遇過不少弟兄姊妹,包括自己,都不搞清道理與真理之別。特別是華人基督徒,我們說去教會聽道,為去教會聽道理。好像道理與真理是一樣的。
那麼就分享一些我對“道理”的看法。那麼就用一些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我的想法。我們說“道理在我方,所以我是對”。這個場景是用“道理”,不是“真理” 。如果教會的場景,又例如教會要重鋪地面,有一派人說鋪地氈,冬天可以保暖,小朋友跌倒在地上,都會軟一些。另一派人就鋪地板,因為容易清潔。你可以說大家都各有各的道理,大家都是對的,而不是各有各的真理。
至於真理,就大家要認真了解。“◄ 約翰福音 14:6 ►
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要不是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”。耶穌說祂是真理,那是我們信仰的基本。真的沒有什麼可以退讓的,如果“你不信耶穌死而活復,不信聖父,聖子,聖靈,同榮同尊”。不信聖經為最高“權威”,你還有其他更厲害的經典。你的“真理”,我真的不能認同。不過,澳洲很文明的,最多去另的教會。
還有,大家要小心的,我也同時犯這種錯,把自己的道理,再用一些經文包裝成了真理。就好像以上提及的設例,教會重鋪地面,一班人就找經文去支持鋪地氈是最合乎真理,成了“地氈神學”,另一班又找經文支持鋪地板,成了“地板聖學”,那麼就不如一起查彼此相愛的經文,一起學習真理中的愛。
以上是我的個人信仰分享,一定不是“真理”,大家有同樣就領受就共勉之。

Saturday, March 2, 2024

場景是最重要



 小朋友的學校都有一個網上告示版,說明謝絕一切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帖文。我們讀是教會學校,有趣地在這校三年,除了學校所屬教會的官方公告外,也沒有什麼人會在那裡發自己教會的活動信息。其實,多一些其他教會資訊,不是可以更有宗教氣氛呀?!

其實,不在行為本質是好與壞。只是那個場景,只為教學有關的事情而設。不知道,何時身邊的朋友說要用盡身邊每一個景場,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,甚至覺得在一些不是本為那種事情而設的場景做會更好的,人們沒有預備,會更易接受。
澳洲是一個有信仰自由的地方,真的大家可以自由傳福音。我曾經問及一位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朋友,我問他會否向病人傳福音,他回答當然不可以,在醫院中,是不合適的。最多如果病人請他祈禱,他會在私禱中記念對方。
行為可以是好的,但場景都要適合。

Saturday, February 24, 2024

平常的交往


 也許,我們這班認識時都是大學生,大家背景都沒有什麼可以問。現在,我們(甚至有某些人士在網上也分享過這個奇特現象)遇到新認識的朋友就是問你做什麼,接住那一區,子女讀什麼學校。好像在profiling 你整個人的。其實,大家萍水相逢,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幫到你。

也許,人家怕我是什麼汪洋大盜,所以需要知一知我的底細。其實,近來YouTube 時常推一些騙案的解說片給我看,那些騙子無一不說自己是什麼教授,或名牌大學畢業的,所以就算我對你說有一些高尚的職業,都可以是假的。
那麼不如大家先平淡的交往先。當然,這個現象就因為有一些人士很想在極短時間來建立朋友圈,可以大家一起抱團。

Wednesday, February 21, 2024

難識新朋友


 

之前,有友人說自己開始一點“社交恐懼症”,已經不想識新朋友,不想轉環境的。我也發現如此的,以前認識的朋友,大家都知道對方的溝通方法,有什麼話題不可以說的。

人老了,不花氣力再去了解其他人,找尋一些方法與其他人溝通。也少氣了,人家說了一些不合心意的說話,就不想再談一下,沒有下次吃飯的機會。
人老了,更難相處。

Saturday, February 17, 2024

好勝


 

昨晚,與友人新年聚舊,當然都會談起舊事。澳洲某事雖然格局已經變了,但我依然在意一些事,始終在物理層面已經抽離,口中還時常會提起的。

也許,因著一些好勝,以為在澳洲生活了廿多年,自覺(或幻想)有一些底氣的,對於某些格局應該可以有一點說法。
原來,廿多年生活,但沒有刻意去建立什麼人際網絡。再者,要人家賣我人情,世界很現實的,始終手上沒有什麼。有時候,道理是在於你怎麼去陳述的,在話語權,誰拿著的。
這種現實,我接受不了,格局如何我不在意,使我不爽的是最終沒有什麼影響,反而甚至被嚇倒的。